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医院获得性压疮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收藏

医院获得性压疮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s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作     者:杨雪芳 姚建琴 蒋琪霞 王祖晶 宋莎莎 Yang Xuefang;Yao Jianqin;Jiang Qixia;Wang Zujing;Song Shasha

作者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护理部21500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肿瘤内科21500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心内科21500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210002 

出 版 物:《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Nursing)

年 卷 期:2016年第22卷第27期

页      面:3857-3861页

学科分类:1011[医学-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MS117) 

主  题:回顾性研究 医院获得性压疮 原因分析 对策 

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获得性压疮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为加强医院压疮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发生的201例医院获得性压疮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提出预防建议。结果肿瘤科占比最高(33.83%),最常见的部位是尾骶部,占59.20%,压疮分期最多见的是Ⅱ期压疮,占76.12%;64.67%发生于住院2周内。 Braden评分〈12分者占58.21%,贫血者占72.14%,低蛋白血症者占75.62%,疼痛或胸腹水引起的强迫体位占26.87%,医疗器械压迫占10.95%。87.56%使用了减压垫,41.79%落实每2小时翻身一次。62.19%按指南实施了皮肤护理,38.81%经口或静脉营养支持。95.52%发生后及时上报护理部,1.99%通过查房发现,1.49%为患者或家属举报,1.00%在查阅病历时发现。结论肿瘤患者是院内压疮的高发人群,尾骶部为高发部位,Ⅱ期压疮为主,多发于住院2周内,好发于有压疮发生风险、低蛋白、贫血、强迫体位、无法落实定时翻身的患者。建议对肿瘤患者,特别是有癌痛和营养不良、强迫体位的肿瘤患者要加强预防。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