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 卷 期:2016年第31卷第1期
页 面:90-10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8[工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摘 要:从土地利用视角关注乡村发展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论文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内两个临近乡村聚落为例,研究了过去30 a旅游地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以1986年旅游业导入为分界点,两个原本发展背景相同的传统乡村聚落,呈现相背离的极化发展态势。苟各庄村逐步演化成为新型旅游城镇,日趋繁荣和实心化;交界口村则相反,逐步走向衰败和空心化。研究认为,旅游地聚落实心与空心的极化过程,本质上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旅游地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具象空间投射。在苟各庄村主要表现为旅游业导入引起的内生式非农化进程,在交界口村则主要表现为外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引起的外拉式非农化进程。对于旅游地而言,这种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极化影响的空间外溢,也为区域内发展相对滞后的空心村的再生提供了现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