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会通与适变——从传统文化变革历程理解“小康社会”的文化创新意... 收藏

会通与适变——从传统文化变革历程理解“小康社会”的文化创新意义

作     者:邵明 

作者机构:中共安徽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安徽合肥230022 

出 版 物:《理论建设》 (Theory Construction)

年 卷 期:2003年第19卷第1期

页      面:48-51页

学科分类: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传统文化 “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自宋、明以后,由于局限于自身价值体系的封闭发展而走向衰落。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文化革新实践在依托现代性价值实现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因为未能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约束性力量而屡遭挫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确立了依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可行方案,从文化融合的意义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