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食管鳞癌组织的常见基因组DNA异常改变及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 收藏

食管鳞癌组织的常见基因组DNA异常改变及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Identification of predominant genome DNA alterations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作     者:常晨 赵霄瀚 江烨 徐昕 蔡岩 裴宇慧 张钰 郝佳洁 王明荣 CHANG Chen ZHAO Xiaohan JIANG Ye XU Xin CAI Wan PEI Yuhui ZHANG Yu HAO Jiajie WANG Mingrong

作者机构: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1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安徽芜湖241001 安庆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安庆246003 

出 版 物:《癌变.畸变.突变》 (Carcinogenesis,Teratogenesis & Mutagenesis)

年 卷 期:2017年第29卷第1期

页      面:1-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30052 8152010802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51008) 

主  题:食管鳞癌 杂合性丢失 突变 分子标志物 预后判断 

摘      要: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组织的常见基因组DNA改变,以期获得可能用于该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方法:对112例食管鳞癌手术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位于染色体3p和13q上的6个微卫星的杂合性丢失(LOH)情况,并与我们已报道的高频基因突变进行联合分析。结果:在被测的微卫星中,D3S1768的LOH频率最高,为48.9%;D3S2452的LOH最低,为28.8%。当与昕测突变联合分析时,发现一个较优的组合,包括D3S1768、D13S171、D13S1493、TP53和TTN,该组合中任意2个标志同时出现异常改变的频率为75.6%,远高于任何单一标志的改变频率。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本组病例中昕测微卫星LOH频率与患者生存率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但PBRM1和SYNE2基因突变多存在于生存期较短的病例中。当将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联合分析时,发现这两类指标同为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仅有其一阳性或均为阴性的患者(P=0.027)。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较高频率的微卫星D3S1768杂合性丢失,包括TP53突变的标志物组合有助于提高检测食管鳞癌的敏感度,PBRM1、SYNE2基因突变联合淋巴结转移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