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联合吗啡后处理增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收藏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联合吗啡后处理增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Combined morphine and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provides an enhanced protection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作     者:王世玉 崔昕龙 薛富善 刘和平 李瑞萍 刘高谱 杨桂珍 孙超 廖旭 Wang Shiyu;Cui Xinlong;Xue Fushan;Liu Heping;Li Ruiping;Liu Gaopu;Yang Guizhen;Sun Chao;Liao Xu

作者机构: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麻醉科100144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453003 

出 版 物:《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年 卷 期:2016年第37卷第12期

页      面:1057-1062,106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7[医学-麻醉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836,81170128)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金(2011A320011) 

主  题: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肢体远隔缺血 吗啡 心肌保护 

摘      要:目的评估联合应用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和吗啡后处理能否获得增强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I/R组)、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组(IPC组)、肢体RIP组(RIP组)、吗啡后处理组(M组)以及联合应用肢体RIP和吗啡后处理组(M+RIP组)。实验中连续监测心律失常情况,计算缺血期和再灌注早期的心律失常评分,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ereatine kinase MB,CK-MB)和心脏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浓度,并采用伊文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Y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I/R组、IPC组、RIP组、M组和M+RIP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是(56.0±9.1)%、(23.9±5.5)%、(40.4±11.1)%、(47.7±9.3)%和(27.2±6.7)%。与I/R组比较,M+RIP组再灌注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律失常评分、血清CK-MB和cTnI浓度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降低(P〈0.05);这些参数在IPC组和M+RI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大鼠在体心肌I/RI模型,联合应用肢体RIP和吗啡后处理可获得增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作用类似于IPC。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