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 收藏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non-ossifying fibroma

作     者:李长军 申斌 LI Changjun;SHEN Bin

作者机构: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林州456550 

出 版 物:《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年 卷 期:2017年第27卷第1期

页      面:131-134,153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非骨化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摘      要: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非骨化性纤维瘤诊断的准确性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15例行X线检查,17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5例增强扫描),分析病例性别及年龄、病灶的发生部位、形态学特征、密度及信号特征。结果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4~57岁,平均年龄15.6岁。位于股骨下端12例,胫骨上端4例,胫骨下端3例,腓骨上端3例,肱骨上端3例,2例发生在不规则骨。长骨病灶均位于干骺端,偏于一侧生长,位于皮质或皮质下,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病灶形态呈单房型7例,多房型19例,不规则型1例。25例病灶累及髓腔。24例行X线或CT检查者的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有薄层硬化边,可伴有轻微膨胀,骨皮质变薄。19例行MRI检查病例中,病灶呈长T1短T2者15例,长T1长T2者3例,短T1长T2者1例,13例压脂T2WI为均匀高或混杂高信号,6例为低信号,5例增强病灶均呈明显强化。结论 X线、CT、MRI在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方面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特定的发生年龄、发病部位、影像学表现对非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