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3例隐匿发作性脾破裂临床诊疗探讨 收藏

23例隐匿发作性脾破裂临床诊疗探讨

23 Cases of Occult Onset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lenic Rupture

作     者:唐华平 方海云 Tang Hua-ping;Fang Hai-yun

作者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北碚中医院创伤外科重庆400700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北碚中医院重症监护室重庆400700 

出 版 物:《中国医药导刊》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Guide)

年 卷 期:2013年第15卷第7期

页      面:1181-1182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延迟性脾破裂 自发性脾破裂 脾破裂 

摘      要:目的:从内、外科因素深入分析隐匿发作性脾破裂的诱发因素及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隐匿发作性脾破裂患者病历资料,从高危因素、首发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非直接暴力冲击隐匿性脾破裂共15例;8例外伤史不明,其中患疟疾、过敏性紫癜、血友病者各1例;所有患者中19例伴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3例未发现有任何基础疾病。入院时确切外伤患者多数有体征或辅助检查异常,而其他患者可能出现基础疾病相关异常症体或辅助检查,但并无明确提示性改变。在脾脏破裂后出现腹痛、休克、腹膜炎征、左肩牵涉痛(Kehr征)与脾脏左上极扪及活动性包块(Balance征)等提示性体征,腹穿与CT为首选诊断方式。结论:隐匿发作性脾破裂筛查思路不能仅仅局限在外伤,对内科高危因素亦应重视,并及时做好筛查与诊疗,方能降低误诊率与死亡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