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 卷 期:2017年第60卷第2期
页 面:564-57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81801[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1076) 国家863计划(2014AA06A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213 41504076 41574093 41474081) 中国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220754 1212011406601)联合资助
主 题:额尔古纳地块 兴安地块 大地电磁测深 深部电性结构 地幔上升通道
摘 要: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解决东亚大陆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位于东北地区西部,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横过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了两块体结合带附近的深部电性结构,进而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电性依据.本文通过对剖面测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并对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进行计算与分析,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算法对TE+TM模式的数据做了二维反演,获得了该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划分出三个典型构造单元:额尔古纳地块东缘、碰撞拼合带和兴安地块西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壳基本呈高阻特征,可能为岩浆岩,代表其经历了多期次岩浆作用,而额尔古纳地块东缘和兴安地块西缘中下地壳的高导体反映其地壳非刚性的特点,可能形成于后期伸展环境;拼合带中下地壳存在大范围高导体并与上地幔高导体相连,指示出地幔物质上升的通道,反映出地幔物质的上升作用可能是后期构造伸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