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妇产科北京10005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出 版 物:《中国妇幼保健》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年 卷 期:2010年第25卷第27期
页 面:3970-3973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人宫颈鳞状细胞癌 裸鼠移植模型 高危型HPV 成瘤率
摘 要:目的:采用裸鼠腹部皮下移植感染高危型HPV人宫颈鳞癌组织的方法,建立宫颈癌动物模型,研究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中分化及高分化人宫颈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两块分别接种于裸鼠腹部皮下,以建立人宫颈癌裸鼠模型,比较两组荷瘤鼠成瘤率、一般特性和移植瘤生长情况,85天后处死裸鼠,切除肿块做病理切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肿瘤组织、外周血和肝等脏器HPV DNA表达情况。结果:接种后两组小鼠分别于第42天及第49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第80天后肿瘤块平均体积分别为(38.0±5.1)mm3、(30.2±4.6)mm3,肿瘤移植成功率分别为80%及60%,移植瘤生长以局部浸润为主,未见转移瘤。组织学检查所有移植瘤与种植前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HPV DNA呈阳性,且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阳性,亦与原宫颈癌病人HPV16、HPV18感染一致;外周血与肝等脏器HPV DNA呈阴性。结论:裸鼠人宫颈癌组织模型成瘤率较高,且分化程度越低其成瘤率越高,操作简便,成本低,且保留了HPV感染生物学特性,为探索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