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地形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收藏

地形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Modeling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 on the Natural Renewal of Declining Sea-buckthorn Forest in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作     者:张恰咛 朱清科 任正龑 黄正佳 ZHANG Qia-ning;ZHU Qing-ke;REN Zheng-yan;HUANG Zheng-Jia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宁夏银川750000 

出 版 物:《林业科学研究》 (Forest Research)

年 卷 期:2017年第30卷第2期

页      面:300-3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9[工学-林业工程] 09[农学] 

基  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07B02) 

主  题:沙棘 人工林衰退 天然更新 地形因子 微地形 

摘      要:[目的]为揭示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适生范围。[方法]通过调查陕西省吴起县沙棘人工林大面积衰退及死亡后的天然更新状况,以68个样方的更新率、成林率及每木数据(株高、地径等)作为更新恢复能力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拟合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沙棘更新恢复能力与各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1)各坡向沙棘更新率差异显著(P=0.018),沙棘更新率均值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阴坡更新生长状况最好,半阴坡更新幼株数量大,存活率较高;(2)坡度对更新率无显著影响,但更新率在阴坡缓坡、极陡坡范围内出现峰值,在阳坡条件下随坡度上升而减小;(3)总体上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4)坡面微地形对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具有显著影响(P=0.038),缓台较好,陡坎较差。[结论]半干旱黄土区部分衰退沙棘人工林可自行完成天然更新,部分恢复困难,需人工辅助或重新栽植适合的树种。阴坡、半阴坡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生长状况较好且基本能更新成林,阳坡、半阳坡的生长状况较差且难以更新成林;阴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沙棘更新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坡度上升而变小,阳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更新率的影响较小。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率因所处微地形不同而存在差异。处于缓台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基本能更新成林,浅沟的沙棘幼株种群与所处的原状坡面上的更新状况相似,部分能更新成林,处于陡坎的沙棘幼株种群基本不能更新成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