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100083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100083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湖北省宜昌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中心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出 版 物:《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年 卷 期:2008年第26卷第12期
页 面:711-71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摘 要:目的了解工作环境次声特征及其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某3个电厂及解放军某部进行可听声及次声的测定,比较次声暴露作业人员和对照组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主观感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3个电厂次声在不同地点测定结果不同,强度在40-98dB之间,吹灰器停止状态下环境次声仍有40~80dB;不同设备产生次声强度不同,发电机产生次声强度高,为62~114dB;某部作业进行期间产生16Hz、声压级为110-120dB的次声,可听声低于70dB。暴露组SCL.90评分在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某部人员作业后出现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观感觉;暴露组视觉疲劳及神经行为功能的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电厂作业人员未见听力下降。结论工作环境中次声强度一般不超过120dB,某些特殊生产部门存在持续的110~120dB的次声。接触不超过100dB次声的作业人员未发现明显的健康损害,而长期暴露于110~120dB次声环境的作业人员会出现明显的自主神经紊乱等主观症状,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对照组及我国普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