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聚羧酸交联棉纤维的微隙结构 收藏

聚羧酸交联棉纤维的微隙结构

Pore structure of cotton fiber crosslinked with polycarboxylic acid

作     者:黄张秘 周翔 邢志奇 HUANG Zhang-mi;ZHOU Xiang;XING Zhi-qi

作者机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上海201620 

出 版 物:《印染》 (China Dyeing and Finishing)

年 卷 期:2017年第43卷第9期

页      面:1-7页

学科分类:0821[工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08[工学] 082103[工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3AA06A307) 

主  题:免烫整理 聚羧酸 交联处理 反相凝胶渗透色谱 微隙结构 棉织物 

摘      要:采用马来酸与衣康酸共聚制备的聚羧酸型无甲醛免烫交联剂(简称LMP)对液氨处理后的棉织物进行交联处理,以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反相凝胶渗透色谱法,分别测定了交联前后棉纤维的形态结构、结晶结构和微隙结构。试验结果表明:经LMP交联后,纤维表面光滑度下降;结晶度降低,由54.17%降至47.02%。LMP交联处理(轧液率80%)棉织物,纤维的微隙结构比未交联的和标样对应孔径的孔隙体积都降低25%左右,因此它们的孔隙分布曲线形状相似;交联处理的轧液率为60%的棉织物,纤维微隙结构中孔径小于25.2A的孔隙体积增加,孔径为38.1~74.4 的孔隙体积明显减少。测定马来酸依康酸在位聚合-交联棉织物试样的纤维微隙结构,并与LMP交联的作比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