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半暗带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收藏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半暗带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MR imaging in rat models of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作     者:孙志华 张雪君 张云亭 SUN Zhi-hua;ZHANG Xue-jun;ZHANG Yun-ting

作者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天津300052 

出 版 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07年第23卷第6期

页      面:823-82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434) 天津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033111211)资助 

主  题:缺血半暗带 扩散张量成像 脑缺血-再灌注 

摘      要: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半暗带(IP)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演变规律。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分为永久缺血组,0.5h、1.5h、2.5h和3.5h4个再灌注组。在0.5~24h内行T2WI、DWI及DTI检查,测定缺血灶不同部位的ADC、DCavg、FA值,计算病侧与对侧正常组织的相对值。结果:缺血核心与边缘区之间9~12h内的rADC和rDCavg、6h内的rFA有显著性差异(P〈O.05)。2.5h和3.5h再灌注组与永久缺血组组间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大鼠MCAO模型缺血灶ADC、DCavg、FA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IP存在时间窗为9~12h,再灌注的时间窗应小于2.5h。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