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EHEC O157:H7 z3276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生物学... 收藏

EHEC O157:H7 z3276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3276 gene knocked-out mutant of EHEC O157:H7

作     者:张碧成 张雪寒 孙小涵 范红结 何孔旺 ZHANG Bi-Cheng;ZHANG Xue-Han;SUN Xiao-Han;FAN Hong-Jie;HE Kong-Wang

作者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4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出 版 物:《微生物学通报》 (Microbiology China)

年 卷 期:2017年第44卷第12期

页      面:2958-296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601[农学-基础兽医学] 09[农学] 0906[农学-兽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572503) 江苏省自主创新基金项目(No.CX(15)1060) 

主  题:O157:H7 z3276基因 缺失株 致病性 

摘      要:【目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动物源性致病菌之一,可感染人。I型菌毛是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如肾盂肾炎型大肠杆菌等)可表达的一种黏附结构,与细菌吸附黏膜表面密切相关。然而,O157:H7 fim操纵子上几个核苷酸的缺失却导致其不能表达I型菌毛。BLAST比对结果表明O157:H7独有的开放阅读框z3276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大肠杆菌I型菌毛高度同源,这可能是对O157:H7不能表达I型菌毛的补偿机制,但确切功能尚不清楚。本文探究z327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O157:H7 86-24参考菌株构建z3276基因缺失株(?z3276),并构建其互补株(C?z3276),进而比较亲本株、?z3276与C?z3276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小鼠致病性差异。【结果】与亲本株相比,?z3276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延后,在半固体琼脂平板上的迁移直径明显缩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减弱。?z3276对HEp-2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并无明显变化,但对IPEC-J2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在小鼠攻毒试验中,?z3276组排菌数量减少、排菌持续时间缩短。C?z3276各项特性均能回复到与亲本株一致的水平。【结论】z3276基因可能是O157:H7重要的毒力相关因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