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气血理论研究实验室北京100700
出 版 物:《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年 卷 期:2017年第15卷第22期
页 面:2816-2820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资助(No.7161008)
摘 要: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早期评价和筛选新方法,为药物干预研究的早期随机分组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位点,只穿线不结扎。两组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10天和第60天进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测;术后第10天和60天,采用小动物超声仪进行心功能检测。分别对不同时间点的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第2天、第10天以及第60天心电图病理性Q波个数与超声心动图EF和FS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若EF50%,病理性Q波分布于V3~V6、Ⅰ、aVL兼有V1或V2;若EF30%,除上述导联外,由于镜像效应出现下壁Ⅱ、Ⅲ、aVF中单一或多个导联的病理性Q波。应用第2天ECG病理性Q波进行心肌梗死后心衰动物模型早期筛选的特异性为100.0%,敏感性为95.0%,准确性为96.7%。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不同时间点的ECG病理性Q波个数与EF和FS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可用于动物模型的早期评价和筛选。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理想,为药理实验的早期评价和随机分组提供了重要和可靠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