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 收藏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

Elevated surface O_3 concentration effects on soil ammonia-oxidizing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l activities in a rice field

作     者:李全胜 林先贵 胡君利 张晶 余永昌 沈标 朱建国 LI Quansheng;LIN Xiangui;HU Junli;ZHANG Jing;YU Yongchang;SHEN Biao;ZHU Jianguo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土壤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出 版 物:《生态环境学报》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0年第19卷第8期

页      面:1789-179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202)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09DFA31110) 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YZ0603) 国际合作重点项目(GJHZ0748) 日本环境厅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中日合作)(C-062) 

主  题:臭氧浓度升高 氨氧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脲酶活性 水稻氮吸收量 

摘      要:利用中国唯一的稻麦轮作臭氧FACE(free-air O3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臭氧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稻田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吸收量、土壤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土壤氨氧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成熟期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单株水稻(Oryza sativaL.)的氮吸收量趋于升高,土壤全氮含量趋于下降、脲酶活性趋于增强,在成熟期土壤全氮与对照相比平均下降9%,土壤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平均升高13%。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开花期达到峰值,但臭氧熏蒸土壤与对照相比趋于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土壤中单个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均趋于下降,土壤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与对照相比也平均下降17%和24%。结果表明,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因为水稻氮素吸收增强而加快,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趋于增多,但它们的生理代谢活性均趋于下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