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束支传导阻滞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 收藏

束支传导阻滞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

Impact of Bundle Branch Block on Long-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作     者:贾斯达 姚懿 何晨 唐晓芳 宋莹 许晶晶 蒋萍 王欢欢 姜琳 赵雪燕 高展 杨跃进 乔树宾 高润霖 徐波 袁晋青 JIA Si-da;YAO Yi;HE Chen;TANG Xiao-fang;SONG Ying;XU Jing-jing;JIANG Ping;WANG Huan-huan;JIANG Lin;ZHAO Xue-yan;GAO Zhan;YANG Yue-jin;QIAO Shu-bin;GAO Run-lin;XU Bo;YUAN Jin-qing.

作者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内科北京市100037 

出 版 物:《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年 卷 期:2018年第33卷第2期

页      面:129-13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301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0486) 

主  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摘      要:目的:探讨束支传导阻滞(BBB)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01至2013-12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ACS患者6 429例。根据出院诊断中是否包含BBB,将患者分为BBB组(n=159)和非束支传导阻滞(NBBB)组(n=6 270),分析比较两组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并评估BBB与行PCI的ACS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BBB组患者年龄较NBBB组更高[(62.97±11.37)岁vs(58.26±10.36)岁],体重指数更低[(25.31±3.02)kg/m2 vs(25.89±3.20)kg/m^2],肾小球滤过率[(86.89±16.15)ml/min vs(91.05±15.53)ml/mi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9.27±9.86)%vs(62.37±7.36)%]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年随访时,BBB组的心原性死亡(2.5%vs 0.7%)和支架内血栓形成(3.1%vs 0.8%)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BBB组(P均0.05)。但经倾向性评分调整后,2年随访时两组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B组中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NBBB患者在所有MACCE发生率上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提示,合并BBB与PCI后ACS患者临床结局无明显关联。结论:对于行PCI的ACS患者,BBB并不是远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