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研究室湖南长沙410004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
出 版 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0年第30卷第11期
页 面:47-53页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90704[农学-森林经理学] 08[工学] 0829[工学-林业工程] 09[农学]
基 金:科技部公益性研究项目(2007415)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20060515 20070822) 国家林业局软科学项目(2007R23) 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湘教通244号)
摘 要:对间伐5年后的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间伐区还是对照区,单株杉木各器官的碳贮量以及乔木层各组分的碳贮量均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且均以树干的碳贮量最高,分别占单株杉木碳贮量和乔木层碳贮量的65.63%和64.99%以上,但间伐区单株杉木各器官碳贮量和乔木层各组分碳贮量的大小排序均与对照区有所不同。(2)间伐后,单株杉木的碳贮量增加了48.96 kg,增长了62.91%;但乔木层碳贮量下降了17.37%,减少了15.56 ***-2;林下植被碳贮量增加了1 399.42 ***-2,增长了230.94%;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减少了20.824 ***-2,下降了11.73%;其中植被层碳贮量减少了***-2,下降了15.70%,土壤层减少了8.61 ***-2,下降了10.09%,死地被物层增加了1.948 ***-2,增长了93.34%,且杉木林生态系统中碳贮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明间伐可导致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不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