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种质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佛山市高明区万绿源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高明528500
出 版 物:《水生生物学报》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8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794-79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801[农学-水产养殖] 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基 金:农业部财政项目--物种资源保护项目(#2130135/2/1)资助
摘 要:鼋(Pelochelys cantorii,1864)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物学资料相对匮乏,2015和2016年连续2年对人工驯养的4只亲鼋(2雌2雄)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人工驯养鼋的产卵期集中在5—8月,夜间产卵,无护卵行为。通过视频观察分析,鼋产卵过程可分为Ⅳ个阶段。2只雌鼋2015年共产卵10窝,每窝32—50枚,共406枚,受精273枚,受精率为67.24%,孵出稚鼋140只,孵化率为51.28%;2016年共产卵11窝,每窝40—55枚,共489枚,受精353枚,受精率为72.19%,孵出稚鼋212只,孵化率为60.06%。鼋卵圆形,刚性,均重(16.82±1.99)g,卵直径(3.10±0.18)cm,刚孵出稚鼋均重(13.60±0.85)g,在人工控温下平均孵化期为(64.94±3.47)d。繁殖数据表明这2对鼋处于生育盛年期。针对2016年的繁殖数据分析,2只雌鼋每窝产卵量无明显差异,卵均重和卵直径间有显著相关性,雌鼋1个体体重大于雌鼋2,前者产的卵均重显著大于后者,孵出稚鼋的初重差异也显著,卵大,稚鼋也大。孵出的稚鼋以活鱼苗为饵料,在温室内人工养殖周年,均重可以达(510.30±82.77)g。研究旨在为鼋繁育生物学提供基础性数据,为其资源保护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