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美合作实验室 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郑州450008 河南省肿瘤医院
出 版 物:《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06年第41卷第5期
页 面:873-875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造血重建 嵌合
摘 要:目的: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分离培养水囊引产4~5个月龄胎儿来源的骨髓MSC和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作为供体细胞。23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m)小鼠作为受体,随机分成4组,^137Cs全身照射350cGy后,在4h内从尾静脉输入供体细胞。①阴性对照组:5只,不输入任何细胞。②阳性对照组:6只,单纯输入HSC5×10^6ml^-1。③实验Ⅰ组:6只,输入HSC5×10^6ml^-1和MSC5×10^6ml^-1。④实验Ⅱ组:6只,输入HSC5×10^6ml^-1和MSC5×10^6ml^-1输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每周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总数;移植后第7周,PCR检测外周血人体细胞DNA,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供体骨髓人源细胞嵌合比例。结果: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均于10d内死亡,骨髓病理切片提示小鼠死于骨髓衰竭。实验Ⅰ、Ⅱ组小鼠均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皮肤黏膜无溃烂、出血,毛发无缺损。实验Ⅰ、Ⅱ组外周血象逐渐回升,第3周,实验Ⅱ组外周血MNC数量(2.63±0.32)×10^9L^-1,高于实验Ⅰ组的(1.33±0.21)×10^9L^-1(P〈0.01),第5周即恢复正常水平。第7周,实验Ⅰ、Ⅱ组小鼠外周血均检测出供体细胞;实验Ⅱ组人源细胞嵌合比例为(7.41±0.79)%,高于实验Ⅰ组(5.11±0.07)%(P〈0.05)。结论:SCID小鼠致死剂量照射后.联合输入HSC和MSC可明显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且不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