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766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因素分析 收藏

766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因素分析

An analysis of clinical factors of 766 cycles of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with hunsband' sperms

作     者:吕雪梅 王苏梅 施红 张伟 王克华 董云玲 刘锦云 LV Xue-mei;WANG Su-mei;SHI Hong;ZHANG Wei;WANG Ke-hua;DONG Yun-ling;LIU Jin-yun

作者机构:山东省优生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出 版 物:《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

年 卷 期:2011年第22卷第2期

页      面:195-19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主  题:宫腔内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促排卵 年龄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对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345例不孕患者76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数、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766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中临床妊娠99周期,临床周期妊娠率为12.92%;≤30岁、31~35岁和〉35岁妊娠率分别为16.23%、13.85%和3.60%;自然周期、克罗米芬周期、尿促性素周期(尿促性素/克罗米芬+尿促性素)的妊娠率分别为12.44%、11.03%和20.88%;重复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x2=1.75,P〉0.05)。结论〉35岁女性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明显降低;适当应用尿促性素促排卵可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重复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