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数学地质四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四川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5000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出 版 物:《地球学报》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4年第35卷第4期
页 面:510-51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212011220902)资助
主 题: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 构造地貌 构造变形期次 年代学证据
摘 要: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发现,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构造地貌景观横向分布呈现由NE至SW即从造山带向前陆盆地方向逐渐减弱特征;纵向上明显受早期构造格局和岩石类型约束,在区域上呈现NW—SE向延展的平行岭谷地貌,山峰和谷地的走向与地质构造线基本一致。通过对主要构造地貌景观构造应力和变形期次判别探讨,确定构造地貌景观形成的构造期次大致为三期,应力主要来自于NE—SW、SE—NW向,反映该区不仅受到NE—SW向的冲断挤压变形作用,还受到SE—NW向的右旋剪切挤压变形作用,推测是由多期受力叠加改造而成。通过ESR及14C定年确定距今12 Ma以来,该区在500 kaBP、278 kaBP、29 kaBP分别出现三次规模较大的快速抬升运动,提供了与其构造景观形成密切相关的新构造运动年代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