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栽培措施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 收藏

不同栽培措施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

Cd-Uptake of 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as Affected by Cultivation Conditions

作     者:肖清铁 郑新宇 韩永明 朱静静 郑梅琴 吕荣海 林瑞余 XIAO Qing-tie;ZHENG Xin-yu;HAN Yong-ming;ZHU Jing-jing;ZHENG Mei-qin;Lv Rong-hai;LIN Rui-yu

作者机构: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省上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上杭364000 

出 版 物:《福建农业学报》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8年第33卷第7期

页      面:724-731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80090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1056 2013J01083 2015J01081) 

主  题:紫苏 栽培  富集 植物修复 

摘      要:为探讨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下紫苏各部位的镉含量及镉富集总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不同部位镉的吸收和积累,施肥方式显著影响紫苏茎叶和籽粒中镉的吸收和积累。低密度种植D1(行株距30cm×20cm)和移栽种植方式(P1)可提高紫苏地上部及全株镉含量,施用有机肥(F1)可提高紫苏籽粒镉含量。镉迁移系数(TF)和富集系数(BCF)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移栽紫苏的TF和BCF高于直播紫苏。低密度、移栽种植处理的紫苏镉含量(4.57~5.08mg·kg^(-1))、TF(1.43~1.75)和BCF(2.08~2.24)均处于最高水平。低密度(D1)和高密度栽培D3(行株距20cm×20cm)紫苏镉富集总量无差异,均显著高于中密度D2(行株距25cm×20cm)栽培紫苏镉富集总量。田间栽培条件下镉在紫苏不同部位的分配比例:茎叶根部籽粒,其中地上部的平均分配比为83.11%。总之,混合施肥促进直播紫苏镉富集,施用复合肥有利于移栽紫苏镉向地上部迁移,适宜的高密度可提高紫苏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