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64层螺旋CT对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评价 收藏

64层螺旋CT对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评价

The correlative investigation between the myocardial bridge and the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ith 64-slice CT

作     者:杨福奎 柳澄 梁长虎 YANG Fu-kui1,LIU Cheng2,LIANG Chang-hu21.Department of Radiology,Liao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Liaocheng 252000,P.R.China2.Shandong Provincial Medical Raseafch Inftitute,Jinan 250021,P.R.China

作者机构: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聊城252000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CT室山东济南250021 

出 版 物:《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年 卷 期:2009年第19卷第10期

页      面:1269-1272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106[医学-放射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冠状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摘      要: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MB)与该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收集300例因怀疑冠心病(CHD)而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的病例的资料,由2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并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前降支MB。将所有病例分为前降支MB组和非MB组,利用MPR、CPR、VR等后处理技术联合观察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测量前降支由于斑块所致的狭窄率,比较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结果:在300例受检对象中冠状动脉CTA发现前降支MB74例(24.7%,74/300)。MB组与非MB组前降支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6.5%与31.3%,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54.1%与45.1%,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48.4%与44.6%,两组之间钙化的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平均狭窄程度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0;P=0.18;P=0.97)。结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B对该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