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泰安271018
出 版 物:《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13年第29卷第9期
页 面:113-12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101[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4B07、2011BAD21B0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201103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876、31101127) 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共同资助
主 题:土壤 土壤含水率 物理性状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量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作物产量
摘 要:为了探讨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该试验研究了免耕、常规2种耕作方式和4种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cm土层内,秸秆还田的集雨和保水效果显著,免耕留茬0.5m还田处理的含水率比免耕无覆盖处理增加了15.95%。秸秆还田量对0~40cm内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显著影响了土壤容重,小麦播种前常规留茬1m还田、常规全量还田处理容重低至1.0g/cm3左右。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毛管与非毛管孔隙度的比值。单一免耕处理降低了作物产量,而免耕覆盖能增产,其留茬1m还田处理比无还田处理增产22.44%,比常规留茬0.5m还田处理高3.64%。因此,免耕留茬1m还田处理在改善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和增加作物产量方面显著,该研究可为农田管理过程中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