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 版 物:《阴山学刊》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年 卷 期:2018年第31卷第4期
页 面:90-97页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30104[法学-刑法学]
主 题:虚假诉讼 犯罪学特征 救济渠道 识别机制 合法性审查
摘 要:对刑法中虚假诉讼进行犯罪学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行为人多共同犯罪与初犯,学历低,经商为主;行为多针对弱势群体,多发于经济发达地区,恶意串通型与单方侵害型数量均衡,以伪造一般合同债务、起诉1次数居多;虚假诉讼多以调解结案,隐秘性高。因此,应完善诉讼宣誓制度、证据审查机制与虚假诉讼识别、预警机制,拓宽被害人的救济渠道,完善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坚持意思自治与合法性审查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