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内含氮率的差异分析 收藏

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内含氮率的差异分析

Difference Analysis of Nitrogen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Maize Varieties in Growth Period

作     者:陈保锋 孙景梅 栾明宝 张东 

作者机构:川北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四川南充637007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1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出 版 物:《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08年第36卷第1期

页      面:27-29页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1001[理学-植物学] 07[理学] 

主  题:玉米 含氮率 氮积累 氮素转运 

摘      要:[目的]对不同氮高效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0~2001年,对陕西省近几年推广的玉米杂交种进行氮营养效率的初步鉴定,选出了氮营养效率有代表性的3个品种,在2004年对其品种间含氮率差异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吐丝期前吸氮量大的陕单9号,在生育前期地上部各器官均具有最高的含氮率,而吐丝期前吸氮量少的豫玉22和掖单19,则具有相反的结果。吐丝期后,氮再转运能力强的陕单9号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氮率下降幅度最大,而氮运转能力弱的豫玉22和掖单19则下降幅度较小。吐丝期后吸氮能力最弱的陕单9号在吐丝期时具有最高的含氮率.[结论]叶是最重要的吸收同化氮素的器官,穗在吐丝后是氮素再转运能力最强的器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