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收藏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Phase Ⅰ Clinical Trail of Intravenous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作     者:石远凯 刘鹏 杨晟 韩晓红 何小慧 艾斌 秦燕 李博 黄鼎智 张长弓 孙燕 SHI Yuan-Kai;LIU Peng;YANG Sheng;HAN Xiao-Hong;HE Xiao-Hui;AI Bin;QIN Yan;LI Bo;HUANG Ding-Zhi;ZHANG Chang-Gong;SUN Yan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内科北京100021 

出 版 物:《癌症》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年 卷 期:2006年第25卷第4期

页      面:495-50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肿瘤 聚乙二醇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试 验,Ⅰ期 药物耐受性 

摘      要:背景与目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防治肿瘤化放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但半衰期短,需每日给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是将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而成的长效制剂,与常规rhG-CSF相比,能减少给药次数,避免患者反复接受注射的痛苦。本研究旨在评价PEG-rhG-CSF用于国人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初步观察化疗后PEG-rhG-CSF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CD34+细胞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性试验,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受试者接受两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第一周期为对照周期,第二周期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h给予PEG-rhG-CSF。PEG-rhG-CSF的初始剂量为30#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g/kg、100#g/kg和200#g/kg,每一剂量组4例受试患者。结果:入组1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与PEG-rhG-CSF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关节或肌肉疼痛(13/16)、疲乏(10/16)、头晕(2/16),1例受试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疼痛,自行缓解。与对照周期相比,使用PEG-rhG-CSF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值的出现时间前移,ANC最低值提高。ANC的变化呈现一定程度的量效关系,60、100和200#g/kg剂量组均能较好地防治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且维持时间较长,并能够增高外周血CD34+细胞的数量。未出现PEG-rhG-CSF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结论:PEG-rhG-CSF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由于100#g/kg剂量组的不良反应轻于200#g/kg剂量组,疗效已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推荐Ⅱ期临床试验的剂量为100#g/kg。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