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4个CMIP5模式对长江流域模拟能力评估 收藏

24个CMIP5模式对长江流域模拟能力评估

ASSESSMENT ON 24 GLOBAL CLIMATE MODELS IN THE CMIP5 OVER THE YANGTZE RIVER

作     者:初祁 徐宗学 刘文丰 刘琳 CHU Qi;XU Zone-xue;LIU Wen-feng;LIU Lin

作者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出 版 物:《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年 卷 期:2015年第24卷第1期

页      面:81-8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402)"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水文情景预估及不确定性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21B02)"太湖流域洪水风险演变及适应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  题:CMIP5模式 模式集合 长江流域 评估 

摘      要:根据1961~2005年长江流域气象站点的实测月降水量和气温数据,采用第5期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the Fifth Phase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中24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模拟结果,通过计算模拟变量和观测变量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归一化的均方根误差、时间和空间相关系数,采用M-K趋势分析方法,分别选用在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较好的5个模式进行集合平均,从时间的演变规律和空间的分布特征两方面,检验该模式集合对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模式模拟气温的能力要明显好于模拟降水的能力,但模拟气温较好的模式模拟降水的能力并不一定突出;模式集合的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模式集合平均结果与观测值拟合程度较好,且模式集合的结果振荡幅度较观测值小;在空间尺度上,模式集合的空间分布趋势与观测值大致相同,说明采用的模式集合结果用于预估未来长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是可行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