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人为压力和保护优先生境分析的云南省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 收藏

基于人为压力和保护优先生境分析的云南省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

Optimizing the protected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uman pressure and priority conservation habitats in Yunnan,China

作     者:胡金明 杨飞龄 刘锋 邱成 左潇潇 HU Jin-ming, YANG Fei-ling, LIU Feng, QIU Cheng, ZUO Xiao-xiao

作者机构: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 

出 版 物:《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18年第40卷第6期

页      面:1159-117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15FA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018 41701110) 

主  题:保护优先区 人为压力 保护空缺 保护地体系 优化 

摘      要:人为压力是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确定34个保护优先县基础上,耦合物种分布环境信息,进一步识别了保护优先生境.结合优先县的人为压力指数和保护空缺分析,根据保护优先生境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对云南省保护地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4个优先县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为12.04%,其中有14个优先县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小于5%,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总体偏小;优先县内81.75%的保护优先生境面积还未被自然保护区覆盖而未受到保护,保护地体系优化存在较大空间; 34个优先县人为压力指数总体较低,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小于5%的优先县人为压力指数较大;无保护区分布的昆明等4个优先县,以及有保护空缺和IHP值等级低的玉龙等3个优先县均存在未来保护区范围调整的潜在保护优先生境.因此需将更多保护优先生境纳入就地保护体系中,特别应重视以上7个优先县的保护地体系的优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