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经穴与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湖南省长沙市410007
出 版 物:《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年 卷 期:2009年第17卷第13期
页 面:1339-1345页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基金资助项目 No.2005-CB523306-9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06JJ50049 湖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 No.08C632
主 题:毫针 刺激 胃扩张 疼痛 拟痛行为学评分 背根神经节 脊髓背角 N-甲基-D-天冬氨酸 P物质
摘 要:目的:探讨毫针不同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穴后对胃扩张大鼠的拟痛行为学、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和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轻手法组和重手法组.采用胃内植入气囊并充气压40mmHg造成胃扩张疼痛模型,轻手法和重手法针刺足三里穴为施治因素,以拟痛行为学评分标准观察其拟痛行为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中NMDA受体表达和SP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胃扩张造模后,大鼠拟痛行为学评分和脊髓背角内NMDA受体均明显增加(P0.01);轻、重手法针刺均能明显降低胃扩张疼痛大鼠的疼痛反应,与针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11.77±2.16分vs22.83±1.87分,14.73±2.19分vs21.73±2.30分,均P0.01);并能降低NMDAR受体(140.60±21.30vs240.20±25.59,63.60±13.74vs108.67±11.37,均P0.01)、SP阳性细胞数(63.60±13.74vs108.67±11.37,82.67±12.13vs108.67±11.37,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且轻手法组优于重手法组(P0.01).结论:不同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后,减轻了胃扩张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脊髓背角内疼痛相关信息物质NMDA受体激活和SP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