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重现的实验探讨 收藏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重现的实验探讨

作     者:张瑞其 徐仙赟 李小花 谢琼珺 滕敏昌 孙湘婷 

作者机构:江西省赣南医学院显微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 

出 版 物:《赣南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0年第30卷第1期

页      面:123-123页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2[医学-免疫学] 10[医学] 

主  题:微生物实验教学 白喉棒状杆菌 异染颗粒 革兰染色 传代次数 病原菌 菌体 

摘      要:喉棒状杆菌(***)是白喉的病原菌。其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革兰染色阳性,用美兰短时间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出现有染色较深的颗粒。用Neisser或Albert等染色,这些颗粒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称为异染颗粒。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是白喉棒状杆菌在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该菌异染颗粒随传代次数增加,异染颗粒会逐渐消失或不明显。导致实验教学中常看不到异染颗粒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第一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