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西太平洋鲣鱼丰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收藏

中西太平洋鲣鱼丰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kipjack tuna(Katsuwonus pelamis) abunda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

作     者:胡奎伟 朱国平 王学昉 许柳雄 HU Kui-wei;ZHU Guo-ping;WANG Xue-fang;XU Liu-xiong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出 版 物:《海洋渔业》 (Marine Fisheries)

年 卷 期:2011年第33卷第4期

页      面:417-422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092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106) 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计划(073205110)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70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开放课题(20100124)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B-8211-09-0003-1) 

主  题:中西太平洋 鲣鱼 金枪鱼围网 海洋表面温度 

摘      要:中西太平洋是全球金枪鱼围网的主要海域,鲣鱼(Katsuwonus pelamis)是金枪鱼围网的主要作业对象。本研究利用1983~2007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数据,结合海洋表层温度(SST)数据,分析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在时间序列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983~2002年,各年平均CPUE在时间序列上呈一定的上升趋势,1983~2002年,平均SST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平均CPUE和平均SST无显著相关性;2003~2007年,平均CPUE和平均SST均呈较大幅度上升,两者呈显著相关。从空间位置分析,鲣鱼资源量集中出现在SST为28~30℃之间的海域,在5°N和10°S附近海域CPUE反映的总体资源量较高,而在0°和5°S的资源量较低。鲣鱼资源量较大区域分布在冷暖水团交汇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