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Institute of GeosciencesUniversity of KielKiel24118 Germany
出 版 物:《第四纪研究》 (Quaternary Sciences)
年 卷 期:2012年第32卷第6期
页 面:1078-108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批准号:91028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604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批准号:2007CB411700)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1333)共同资助
摘 要:通过对菲律宾南部MD06-3075和婆罗洲东北部MD98-2178两个深海钻孔的孢粉分析,结合氧同位素记录以及西太平洋地区已有的孢粉记录,得到末次冰期研究区域海洋孢粉中的红树林花粉和蕨类孢子含量比间冰期时要低,特别是在末次冰盛期。这可能体现了冰期时海平面较低,湿度较低等环境和气候条件。同时,西太平洋一系列海洋孢粉记录的对比发现,南海南部陆坡地区冰期时的红树林含量仍然较高,巽他陆架等地区冰期时的蕨类孢子含量则表现为明显高值。这些记录的差异可能说明了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形分布特征不同,在冰期海平面下降时,导致陆架出露的幅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陆架较宽,则海平面波动会显著改变植被分布范围和孢粉传播距离等,从而对孢粉数据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产生影响。因此,海洋孢粉数据解释时需要结合多种沉积记录指标以及地球物理调查等,提高海平面变化以及相应的沉积环境演化对孢粉搬运沉积的了解程度,增强海洋孢粉中古气候、古环境信息的有效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