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转变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收藏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转变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     者:孙洪英 王瑾 

作者机构:包头市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014030 

出 版 物:《临床荟萃》 (Clinical Focus)

年 卷 期:2001年第16卷第14期

页      面:663-664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报告 

摘      要:患者,男,62岁,反复高热、寒颤、伴多个关节酸痛、无红肿、腹痛、腹胀半年,1999年7月17日入院.查体:T37.5℃,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2.7cm,光滑、无压痛,活动良好.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呼吸音低.心脏查体正常.腹软、无压痛、肝未触及,脾肋下2cm,质韧,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血常规示:WBC 2.9×109/L,中性0.68,淋巴0.183,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血沉90mm/1h,A/G=31∶33(g/L),IgA 2.55g/L,IgG 18.8g/L,IgM 3.83g/L,AKP 132U(金氏),γ球蛋白34.7%,肝功能酶标正常,狼疮细胞、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滴度1∶800阳性.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双肺门块状阴影.血涂片:无核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血小板散在可见,有核细胞形态大致正常.于7月24日取右颈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结构大部分破坏,生发中心消失,免疫母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组织大量嗜伊红物质,淋巴细胞减少.病理诊断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经氢化考的松冲击冶疗后,用泼尼松50mg/d治疗,半月后病情好转,淋巴结、脾脏明显缩小,热退、腹痛、腹胀减轻,45天后趋于稳定.后擅自停用激素病情恶化.经用免疫抑制剂及消炎支持疗法病情无缓解.于2000年4月3日取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示: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破坏,被膜周围组织同样有大量细胞浸润,粘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瘤细胞来自T细胞,支持 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诊断.给予三疗程化疗.后因血白细胞持续不升,甚至降至1.6×109/L,终止化疗.给予支持对症治疗,效果差.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液质,2000年9月23日死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