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空间分布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收藏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空间分布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landscape patterns in Daqingshan Nature Reserve

作     者:孙雅辉 梦莉 田梠 李国梁 李月辉 孙建新 SUN Ya-hui;MENG Li;TIAN Lü;LI Guo-liang;LI Yue-hui;SUN Jian-xin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01002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14年第25卷第11期

页      面:3247-32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90705[农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8[工学] 09[农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项目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01)资助 

主  题:人为活动 景观结构 景观组成相异性 缓冲区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 

摘      要:本文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野外调查资料,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指数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的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分区中3种人为活动影响(居民点、道路、其他影响源)的空间分布、影响贡献率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中人为活动影响强度在东西部较高、中部较低.在3个分区中,西区的景观格局主要受到其他影响源的作用,使其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的景观格局趋于聚集分布;中区的景观格局主要受到道路的影响,使其阔叶林与灌木林景观斑块聚集程度降低;东区的景观格局主要受到居民点的影响,使其针叶林与阔叶林破碎度增加,灌木林与草地的景观斑块聚集度明显增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