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低剂量吡格列酮通过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依赖途径保护创... 收藏

低剂量吡格列酮通过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依赖途径保护创伤性脑损伤

Low-dose pioglitazone protect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 through PPARγ-independent pathway

作     者:胡琴琴 邓永兵 刘先俊 毛成毅 蒋雪 Hu Qinqin;Deng Yongbing;Liu Xianjun;Mao Chengyi;Jiang Xue

作者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重庆400016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重庆400014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重庆400042 

出 版 物:《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5年第37卷第18期

页      面:1848-185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706[医学-药理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重庆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渝教科文2010-5) 

主  题:创伤性脑损伤 吡格列酮 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依赖途径 神经保护 

摘      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吡格列酮(Pio)是否通过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依赖途径对创伤性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6周龄SD雄性大鼠30只分为假致伤组、TBI组、PPARγ拮抗剂T0070907 1.0 mg/kg组、低剂量Pio 1.0 mg/kg组、T0070907 1.0 mg/kg+Pio 1.0 mg/kg组、大剂量Pio 10.0 mg/kg组,除假致伤组外均作Feeney自由落体重物锤打击。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实验大鼠脑组织细胞损伤、尼氏体脱失及神经细胞凋亡程度,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低剂量吡格列酮能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损伤,Pio 1.0组、Pio 10.0组细胞损伤率明显低于T0070907组和TBI组(P0.05);2低剂量吡格列酮能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尼氏体脱失,Pio 1.0组、Pio 10.0组尼氏体脱失率明显低于T0070907组和TBI组(P0.05);3低剂量吡格列酮能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Pio 1.0组、Pio 10.0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T0070907组和TBI组(P0.05);4大剂量Pio 10.0组PPARγmRNA表达最多,与低剂量Pio 1.0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吡格列酮可通过非PPARγ依赖途径对创伤性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