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春季白沙湾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收藏

春季白沙湾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Spatial pattern of the planktonic ciliate community in spring in Baisha Bay,South China Sea,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ts environment

作     者:吴风霞 黄洪辉 黄建荣 刘华雪 

作者机构: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 版 物:《热带海洋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

年 卷 期:2016年第35卷第3期

页      面:79-8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YD02) 

主  题:浮游纤毛虫 白沙湾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摘      要:根据2014年春季(4月)白沙湾海域3个功能区域(鱼类网箱养殖区、贝藻混养区、非养殖区)13个站位生物和环境的调查资料,对浮游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影响浮游纤毛虫群落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共检出19种纤毛虫,隶属于6目11属;纤毛虫丰度范围为80~3740个×L^(-1),平均丰度为995.4±123.1个×L^(-1),以环毛目(Cyclotrichida)、急游目(Stombidiida)和砂壳目(Tintinnida)为主;优势种包括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锥形急游虫(Strombidium conicum)、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球形急游虫(Strombidium globosaneum)、小拟铃虫(Tintinnopsis minuta)和锥形旋曳尾虫(Spirotontonia turbinata)。纤毛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种类数及丰度呈现鱼类网箱养殖区偏低,而贝类混养区和对照区较高的特征。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多元分析发现,白沙湾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主要与水体营养盐水平和叶绿素a浓度有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