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中心/地理与遥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315211
出 版 物:《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18年第34卷第5期
页 面:695-704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494)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评估(CCSF 201722)共同资助
主 题:全球升温1.5℃和2.0℃ 致灾气旋 时空变化 CCLM模式 东南沿海地区
摘 要:将造成经济损失的热带气旋定义为致灾气旋。基于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压、风速和降水量数据确定致灾气旋阈值,结合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在1961—2100年的输出资料,预估致灾气旋发生频数及其风速与降水量,分析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86—2015年,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发生频数共计180个,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分别为8.7 m/s和129.8 mm,对浙江东部及广东东部沿海影响最严重。(2)全球升温1.5℃,2020—2039年致灾气旋频数将由基准期(1986—2005年)的111个上升至138个,增加区域主要位于广东省西南地区及福建省南部地区;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分别上升15%和17%,至8.4 m/s和109.9 mm,以福建省沿海地区增加最明显。(3)全球升温2.0℃,2040—2059年致灾气旋频数较1986—2005年增加33%,将达148个;风速上升32%,以浙江省东部、福建和广东省接壤的沿海地区及广东省南部增幅最大;降水量上升35%,以福建与广东省接壤的沿海地区及广东省西南地区增加明显。(4)相比升温1.5℃,全球气温额外升高0.5℃,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频数及其风速与降水量将分别上升9%、17%和18%。努力将温升控制在1.5℃,对降低致灾气旋频率和强度增加所导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