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青岛266071 荣成楮岛水产有限公司荣成264312
出 版 物:《渔业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年 卷 期:2018年第39卷第6期
页 面:126-133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1134052,41676147)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9)共同资助
摘 要:桑沟湾楮岛大叶藻(ZosteramarinaL.)床周边存在大量的底栖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摸清菲律宾蛤仔的生理活动与大叶藻的相互作用,2016年5~7月,在菲律宾蛤仔和大叶藻集中分布区,评估了菲律宾蛤仔种群资源量,现场流水法测定了菲律宾蛤仔个体水平的摄食、代谢生理,围隔实验法探讨了种群水平蛤仔与大叶藻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桑沟湾楮岛大叶藻床海区菲律宾蛤仔的平均生物量为(572.00±20.23) ind./m^2,大(壳长为3.50~4.10 cm)、中(壳长为3.00~3.50cm)、小(壳长为2.00~3.00cm)规格各占9.01%、43.60%和47.38%。菲律宾蛤仔的排氨率、耗氧率、滤水率、摄食率分别为(0.44±0.15)~(1.40±0.35)μmol/(ind.·h)、(0.21±0.02)~(0.33±0.08) mg/(ind.·h)、(0.69±0.38)~(0.83±0.66) L/(ind.·h)和(2.57±0.41)~(3.41±0.68) mg/(ind.·h),且都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大。围隔实验设有3个实验组(蛤仔组、大叶藻组和大叶藻+蛤仔组),1个空白组,每组3个平行(大叶藻30茎枝左右、蛤仔15个左右),实验进行4 h。研究表明,蛤仔组、大叶藻+蛤仔组和大叶藻组间的溶氧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桑沟湾楮岛海区菲律宾蛤仔养殖面积约为0.5 km^2,蛤仔每天可以过滤46 t海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并为大叶藻提供0.4 t的氨氮。本研究为深入揭示大叶藻海区菲律宾蛤仔的生态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