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生态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激励效应——基于东部六省46... 收藏

生态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激励效应——基于东部六省46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On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Ecological Transfer Payments 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f Local Governments:Evidence from 46 Easter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作     者:刘炯 Liu Jiong

作者机构: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出 版 物:《财经研究》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年 卷 期:2015年第41卷第2期

页      面:54-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20203[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 08[工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32) 

主  题:生态转移支付 环境决策响应函数 “奖励型”激励 “惩罚型”激励 空间面板模型 

摘      要:文章基于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生态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提供激励创新政策工具并已开展实践探索的现实背景,从区分各省不同的激励方式入手,采用东部六省46个地级市2005-2010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地方政府响应函数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出这项制度创新对城市环境治理的激励效应。研究表明:(1)奖励型和惩罚型两种不同的激励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制度效果,前者有助于提升环境投入,后者有助于强化环境规制。此外,采取直接筹资和一般性拨款对激励效果也具有促进作用。(2)地区间恶性环境竞争、高污染行业比重过大和地方财政能力不足都会阻碍制度效果的产生,其负面效应甚至可能超过生态转移支付的正面作用。这说明现行体制限制了生态转移支付激励作用的发挥。(3)目标协调和制度设计是提高激励效果的关键,目标协调应以扩大地方政府生态服务职能和弱化牺牲环境换取增长的动机为先导,制度设计应以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为根本。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