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生态适宜度和三角模型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决策研究 收藏

基于生态适宜度和三角模型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决策研究

Reclamation Decision for Temporary Construction Land of Coal Mines Based on Niche-fitness and Triangle Model

作     者:杜建平 邵景安 周春蓉 孙静 DU Jian-ping;SHAO Jing-an;ZHOU Chun-rong;SUN Jing

作者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40004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重庆400042 

出 版 物:《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 卷 期:2018年第33卷第11期

页      面:1872-188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1901[工学-采矿工程]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8[工学] 

基  金: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科技计划项目(CQGT-KJ-2014034 CQGT-KJ-2016003) 重庆市教委2016年度高校创新团队项目(CXTDX201601017) 

主  题: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土地复垦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三角模型 綦江区 

摘      要: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生态化复垦利用是响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践行生态型土地整治+理念、优化布局国土三生空间的重要途径。论文以重庆市綦江区14个煤矿的临时性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距道路距离、土壤污染程度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赋权,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三角模型引入煤矿临时建设用地生态化复垦利用决策分析中。结果表明:1)各评价单元不同复垦利用方向的生态适宜度指数平均值均大于0.5,研究区整体条件较好,基本适宜于不同复垦方向利用,但部分地块生态位适宜度系数较低,需要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对生境条件加以改善和整治。2)单方向复垦利用分析中,农业用地复垦方向适宜度呈倒金字塔形分布,以Ⅰ级(最适宜)面积最大,占比44.94%;建设用地复垦方向和生态用地复垦方向适宜度呈橄榄形分布,以Ⅱ级(适宜)面积最大,分别占到76.54%和58.02%。综合复垦利用方向分析中,各复垦利用方向的评价单元个数和面积,均呈现出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的状态,三者分别占总面积的46.29%、30.17%、23.54%。3)影响农业用地复垦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公众复垦意愿和耕地比重,影响建设用地复垦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公众意愿和非农产业发展潜力,影响生态用地复垦利用方向的主要因素则为林地比率、人均林地面积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该研究可为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方向确定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