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出 版 物:《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Russian,East European & Central Asian Studies)
年 卷 期:2000年第2期
页 面:3-13页
学科分类: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0206[法学-国际政治]
摘 要:本文从政治行为对政治控制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二者互动的视角 ,通过历史动态分析对苏共政治控制衰变的内涵、政治控制衰变发生的时间以及引起政治控制衰变的事件进行了探讨。论文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 ,讨论了政治控制衰变的定义 ,即一个政权实施政治控制的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遭到根本破坏。而后对苏共政治控制进行了结构与功能分析。指出苏共政治控制结构分为五个层面 ,其中共产主义指导理论与苏共一党制、等额选举制、“议行合一制三个层面构成了结构的主体 ,依托这个主体产生了苏共政治控制的两个基本功能 :集权、政治一元化这是本文的理论框架。在第二个层面中 ,分析了苏共 19次代表会议对苏共政治控制结构与功能影响的深度。指出这次代表会议及会议后修改宪法两个举措虽然奠定了苏共政治控制向衰变转折的基础 ,但是由于转折仅限于苏共政治路线以及政治制度的原则层面 ,还没有根本触及政治控制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故而苏联政治体制及苏共的改革仍然存在着停滞抑或逆转的可能。换言之 ,苏共政治控制真正的转折还没有开始。在第三个层次中笔者强调 ,苏共改革的后两个步骤—— 1989年春夏进行苏联人民代表差额选举和召开第一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与前述两个改革举措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