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藏高原东北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收藏

青藏高原东北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al Change 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作     者:斯贵才 王光鹏 雷天柱 张更新 夏燕青 陈芳荣 SI Gui-cai;WANG Guang-peng;LEI Tian-zhu;ZHANG Geng-xin;XIA Yan-qing;CHEN Fang-rong

作者机构: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版 物:《干旱区研究》 (Arid Zone Research)

年 卷 期:2015年第32卷第5期

页      面:849-85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CS-OP-201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301062)资助 

主  题: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降水量 土层深度 青藏高原 

摘      要: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自然降水梯度下土壤样品,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情况,探讨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随着年平均降水量的下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随着年降水量的下降而显著减少,但在干旱区生物量有增加趋势,表明干旱地区少量的降水不会引起微生物量的显著改变。经相关分析与典范对应分析,在0-5 cm和5-10 cm土层,年降水量与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并且在0-5 cm土层更加显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