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南京210036 江苏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服务司
出 版 物:《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年 卷 期:2012年第20卷第10期
页 面:660-663页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4[医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10[医学]
基 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避孕药具上市后监测和风险再评价研究"(2006BAI15B07) 中央财政专项"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与防治" 江苏省科技厅项目"避孕药具监测数据挖掘与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特色业务建设"(BM2012062)
摘 要:目的:对全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试点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为提高药具质量、实现安全避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在线收集个案报告和人群避孕药具使用数据,计算避孕药具不良事件分类构成比、发生率和调整后发生率。结果:监测试点每百万人口不良事件报告率达300例以上,最高已达1500例/百万人口以上;含铜宫腔形IUD(GT300型)4年累计发生粗率为7.05%,在政府采购目录中列第1位,用百万人口报告率调整后的发生率为4.71%,列第3位。MCu375型IUD不良事件4年累计发生粗率为5.01%,调整发生率为5.40%,在政府采购目录中列第1位。结论:首次报告中国已婚育龄人群避孕药具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医学处置规范、《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目录》的修订、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