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510060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广州510630 广州军区联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微生物室广州510507
出 版 物:《热带医学杂志》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04年第4卷第6期
页 面:666-669页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5[医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主 题:登革病毒 病毒分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摘 要:目的对广州市区2003年仲夏一批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确诊,并从基因水平分析流行株的可能来源。方法用免疫层析法(ICT)检测早期疑似患者的DV-IgM和IgG抗体;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并与国际参考株及国内流行株相应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推测本次流行株的可能来源。结果发病5d内患者DV-IgM抗体阳性率为56.5%(13/23),发病5~10d的患者DV-IgM抗体阳性率为66.7%(16/24);DV-IgG抗体无1例阳性。从18份发病5d内患者的血标本中分离病毒7份,经RT-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DV1感染;用RT-PCR检测30份早期患者血标本,患者的阳性率为83.3%(25/3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003年流行株与登革1型病毒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1997、1999年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7%、98%。所有患者在发病前两个月均在广州市区某大院内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200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所致,推测广东可能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