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 贵阳医学院药学系贵阳550004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20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所上海200031
出 版 物:《实验生物学报》 (Acta Biologiae Experimentalis Sinica)
年 卷 期:2001年第34卷第3期
页 面:227-23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逆转录病毒载体 MGMT MDR1基因 CD34+细胞 联合化疗抗性 耐药基因
摘 要:为探讨转染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人脐血CD34^+细胞能否同时增强对卡氮芥(BCNU)和MDR1基因靶药的抗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肝组织中获得编码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cDNA,构建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G1Na-MGMT-IRES-MDR1,以电穿孔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导入GP+E86和PA317病毒包装细胞,采用含BCNU和长春新碱(VCR)的培养基克隆选择后收集重组病毒上清于单向型GP+E86与双嗜型PA317包装细胞行乒乓交互感染,将含MGMT和MDR1双耐药基因重组病毒的上清在细胞生长因子刺激下重复感染经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离纯化后的人脐血CD34^+细胞,用PCR,RT-PCR,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FACS和MTT等方法检测外源MGMT与MDR1基因在CD34^+细胞中的转移和表达。结果显示,DNA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MGMTcDNA克隆和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的正确性,MACS分离纯化后的人脐血CD34^+细胞纯度平均达92%,回收率为75%,含双耐药基因重组病毒的上清最高滴度为5.8×10~5cfu/ml,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双耐药基因已整合入转染靶细胞中基因组并获得有效表达,同时传递不同的耐药表型,应用集落计数、PCR方法测定基因转导效率分别为18%和20%,巢式PCR及补救分析均未检测到辅助病毒存在,经双耐药基因修饰的脐血CD34^+细胞对BCNU的IC_(50)较对照组提高4.5倍,对VCR,柔红霉素(DNR)和秋水仙碱(COL)的IC_(50)较未转染细胞分别高7.8,6.6和5.5倍。本研究对降低联合化疗骨髓毒性作用的肿瘤临床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