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三氧化二砷的抑制作用 收藏

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三氧化二砷的抑制作用

Inhibitory effect of arsenic trioxide in the process of rabbit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作     者:盛毅 胡琦 杨宝峰 徐洋涛 罗杰 李雪 杨晨霞 Sheng Yi;Hu Qi;Yang Bao-feng;Xu Yang-tao;Luo Jie;Li Xue;Yang Chen-xia

作者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86 

出 版 物:《中国临床康复》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年 卷 期:2006年第10卷第9期

页      面:71-74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501[工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502[工学-材料学] 

主  题:砷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新生血管化 烧伤 

摘      要:目的:观察兔角膜碱烧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应用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方法:本实验于2005-03/2005-0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疫病实验室完成。①建立兔角膜碱烧伤模型。②随机将48只兔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三氧化二砷0.1mL组,0.3mL组和0.5mL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结膜下注射0.3mL生理盐水;3实验组结膜下分别注射浓度为1g/L的三氧化二砷0.1mL,0.3mL,0.5mL,2次/周。③分别于碱烧伤后第7,14,28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各组于各时间点随机处死4只实验动物,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兔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①兔角膜碱烧伤后的大体情况:兔角膜的一般状态,实验组比对照组好,并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一般状态渐好。②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各时间点上,各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对兔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在角膜碱烧伤后7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较高表达犤对照组,0.1mL组,0.3mL组,0.5mL组依次为(233.52±11.84),(158.28±9.62),(108.94±11.48),(0.01±0.00)ng犦,14d达到高峰犤对照组,0.1mL组,0.3mL组,0.5mL组依次为(290.01±30.40),(181.13±10.64),(133.20±14.76),(0.01±0.00)ng犦,28d时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01),各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减少(P0.0001)。结论:①低剂量的三氧化二砷对碱烧伤后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局部应用低浓度三氧化二砷未见眼部不良反应发生。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呈正相关。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而抑制血管的生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