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研究室北京100853 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2
出 版 物:《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年 卷 期:2008年第24卷第7期
页 面:1404-140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4[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6708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资助项目(No.30620130111)
摘 要: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微循环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I-post C组和预处理(IPC)组(n=16),无创动脉夹夹闭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12h或24h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于再灌注结束时分别检测大鼠胫前肌血氧饱和度(StO2)、血流量、微循环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骨骼肌湿干重比值(W/D),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I-postC12h组W/D较I/R12h组低6.7%(P0.05)。结论:I-postC显著减轻骨骼肌I/R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改善微循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