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 收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

作     者:姚月良 陈玉丙 韩志龙 王铁君 葛立本 

作者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吉林长春130041 

出 版 物:《中国老年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年 卷 期:2012年第32卷第5期

页      面:971-97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医学] 

基  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15175) 

主  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电离辐射 胸腺瘤 

摘      要: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辐射诱导胸腺瘤形成的影响,探讨辐射损伤的防治,为预防辐射诱发肿瘤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Kaplan经典方法,取(13±2)g雌性C57Bl/6小鼠,每次照射剂量1.75 Gy,每周1次,共4次,制备小鼠胸腺瘤动物模型。无菌取乳鼠股骨骨髓,分离、培养、DAPI标记MSCs,取1.0×106个MSCs经尾静脉注入模型小鼠,每周1次,共2次。末次照射后6个月杀鼠取胸腺,10%甲醛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病理学检测胸腺结构,判断胸腺瘤的形成情况,计算胸腺瘤发生率。结果镜下观察可见假照射组C57BL/6小鼠胸腺组织结构正常,皮髓质结构清晰,淋巴细胞形态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辐射诱导模型组C57BL/6小鼠无正常胸腺结构,未见正常淋巴细胞,淋巴样肿瘤细胞弥漫分布,胞核大,深染,呈典型的淋巴瘤特征性细胞。MSCs注射组可见小鼠胸腺结构,未见淋巴瘤特征性细胞。模型组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率为72.73%,MSCs注射组的发生率为20%。结论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模型建立成功;MSCs可降低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